濁度儀在檢測時一般采用的光線波長主要有以下幾種:
濁度儀常用的光線波長為860nm。這一波長的光線具有較強的穿透力,能有效減少水中溶解物對測試的干擾,從而確保測試的準確性。
除了860nm這一常用波長外,不同型號的濁度儀還可能采用其他波長范圍進行測試,如240~820nm或340~800nm等。這些波長范圍的選擇通常取決于濁度儀的具體設計、水樣特性以及測量需求。
波長選擇對濁度測試至關重要,因為它直接影響測量精度。波長較短的光線更易受顆粒散射,適合測量含有細小顆粒的水樣;而波長較長的光線則穿透更深,更適于檢測深層懸浮物。因此,在選擇濁度儀時,需要綜合考慮水樣特性、測量需求以及儀器性能,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
在實際應用中,濁度儀的檢測波長還需符合相關標準。例如,中國水質濁度測試的標準包括ISO7027標準(采用LED光源,波長860nm±30nm)和EPA 180.1標準(采用鎢燈光源,波長400~600nm)。這兩種標準分別對應紅光法和白光法,用戶在選擇濁度儀時應根據具體需求和應用場景進行選擇。
綜上所述,濁度儀檢測時采用的光線波長因型號和應用場景而異,但860nm是較為常用的波長之一。在選擇濁度儀時,用戶應根據具體需求、水樣特性以及儀器性能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,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